12月24日
,國家能源局網站稱
,中國將“主動開展能源外交
,加強同周邊國家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切實抓好重大能源項目務實合作
,推動能源裝備‘走出去’”
。
對此
,中海油相關人士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認為
,以往我國能源對外合作多停留在產業鏈上遊
,今後能源裝備出口將有利於發揮中國企業優勢
、降低風險
,符合國際市場需求
。尊龍凱時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大學中國石油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毅軍也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對外能源合作數額大
、時間長
、涉及麵廣
,能源外交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發揮能源裝備優勢
“我們原來沒有認識到自身的優勢
,將更多精力放在了能源產業鏈上遊
,設備和服務反而受到壓抑
。”上述中海油人士表示
,除美國外
,中國擁有最完整的石油供應體係
。能源裝備是中國的優勢
,相較海外投資來說風險小
,且國際市場對此存在一定需求
。
除能源裝備“走出去”外
,加強同周邊國家能源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
,也被納入未來能源合作的重點
。劉毅軍認為
,中國越來越注重能源來源多元化,這就需要加強與這些國家的油氣管道等基礎設施建設
。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也將拉動能源設備“走出去”
。隨著能源設備製造水平的不斷提升
,出口量不斷加大
,有利於加快中國能源“走出去”的速度和擴展其深度
。
當然
,正如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所說
,“能源外交不是簡單地輸出技術和裝備
,而是雙方都有需求
,對有能源設備需求的國家,我們能夠參與建設和投資
。”周大地說
,中國的能源建設和設備製造能力在世界上都是比較強的
,且與發達國家相比
,中國具有價格優勢
。
盡管如此
,商務部產業司機電出口處處長孫健認為
,能源裝備“走出去”仍存在本地化發展問題
。中國企業原來在對外經貿合作
,包括執行援外工程過程中
,把大量的中國勞務帶了出去
,雖然為當地作了很多貢獻,但對當地就業或者經濟實力提升仍有改善的餘地
。
落後理念要轉變
最近一段時間
,我國高層出訪國外
,取得了一係列能源外交成果
。能源局局長吳新雄率團先後訪問了沙特阿拉伯
、土庫曼斯坦
、哈薩克斯坦等國
,分別簽署《關於加強和平利用核能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中土能源合作分委會第三次會議紀要》《中哈能源合作分委會第七次會議紀要》
,推進和細化石油
、天然氣
、核能
、光伏等多領域能源合作
。中核
、中石油
、中石化等能源巨頭均隨團出訪
。
11月下旬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羅馬尼亞訪問時簽下多項“大單”
,更顯示出中國能源外交的力度和加強重大能源項目合作的務實態度。中國能源裝備企業受益於此
,並將參與羅維納裏火電站項目
、切爾納沃德核電站項目和塔爾尼察抽水蓄能電站等項目建設
。
對此
,前述中海油人士提醒
,能源不僅具有經濟屬性
,還具有政治屬性
,但國家政治訴求與企業經營一定要相互分離
,不要讓企業背負過多的政治包袱
。企業“走出去”隻有遵循國際市場規律
,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政府不要幹預
,而是要鼓勵和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監管機製
。“政企不分的問題一定要解決
,落後的思想觀念一定要轉變
。”該人士說
。
美國能源情報署(EIA)近日表示
,9月份美國日均進口石油為624萬桶
,同期中國為630萬桶
,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淨進口國
。與此同時
,美國也取代沙特成為全球最大石油供應國
。這種雙重逆轉對中美關係的走向將產生巨大的影響。
在過去的幾十年
,美國每年支出巨額美元來控製中東地區的要塞
,確保該地區的石油供給穩定以及海上航線的安全
,這種投入主要是維護自身與盟友在中東的利益以及石油安全
。但是
,中國的發展給這個局麵帶來了一些影響
。
現在
,美國經濟正在衰退
,債務上限不斷提高
,美國正在收縮中東戰線以減輕財政支出壓力
,與此同時
,得益於美國油頁岩石油開采技術的重大突破
,美國去年以液態油日產出約1210萬桶的數量超過沙特
,成為全球最大的產油國
。相對於中國越來越依賴中東的石油進口
,美國一些群體越來越覺得自己在中東的支出得不償失
,尤其是中國這個受益者
,還在敘利亞
、伊朗等問題上與自己持有一些不同意見
。
但是
,美國又不能一走了之
。因為美國在中東的力量存在不僅僅在於石油
,還要保護以色列以及其他盟友的石油穩定與航道安全
,以及以美元計價的國際石油貿易體係
。如果美國放棄自己在中東的責任而使得中印等被迫參與該地區的“維穩”
,那麽
,包括日韓以及東盟在內的遠東地區將依賴中國提供石油安全
,這將對美國的國際地位造成巨大的衝擊
。因此
,美國試圖要求中國在其主導下承擔更多責任和成本
。
中國對石油過度依賴進口的安全隱患也極為重視
,首先是中國企業斥巨資在海外購買各種油氣資產
,並通過優惠貸款(以貸款換石油等)的方式鎖定非洲和南美的油氣資源
。與此同時
,加快陸上輸油管道的建設
,中哈
、中俄
、中緬
、中巴等跨境石油管道建設不僅要分散對中東石油的依賴
,也為擺脫馬六甲海峽的困局
。當然
,中國也加強了在印度洋的存在
,並加強與沙特
、阿曼等國家的關係
,維護石油供給穩定與海上航道的安全
。這些措施都非常正確
。
但是,對中國最大的挑戰在於經濟的競爭力將發生變化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
,到2020年美國石油進口有望減少近一半
,並成為全球能效最高的發達國家之一
。這意味著美國重振工業具有巨大的能源成本優勢
,相對而言
,日益依賴進口原油的中國
,製造業將受到能源成本居高不下的衝擊
,尤其是人口紅利正在減少
,能源效率與創新能力又待提高
,所以
,真正的挑戰在於能源成本與效率
,中國需要意識到這一點
,加快轉型
,積極應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