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1月26日以來
,全國多地霧霾蔽城
,尤其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重汙染
。環保部在29日通報
,28日的灰霾麵積擴大至55萬平方公裏
,重度及以上汙染城市數量增加到23個
。
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司長羅毅稱
,11月28日
,太原
、包頭
、濟南
、鄭州
、衡水等18個城市空氣質量為重度汙染
,相比27日增加10個城市數量
;空氣質量為嚴重汙染的城市有北京
、石家莊
、邢台
、廊坊和保定等5城
,相比前一天增加4個
。
29日
,環保部派出督查組對汙染嚴重地區進行現場督察
,並要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加強重汙染天氣的研判分析
,密切關注形勢變化
,及時采取措施
,以最大化程度減輕汙染危害
。
據環保部的通報
,汙染的成因是受汙染排放與不利氣象條件影響
。《財經》記者了解
,每年進入冬季
,靜穩天氣下不利於京津冀地區汙染物的擴散
,是一種常態化的氣象條件
。而汙染排放則有多種因素混雜
,其中包括超標煤質在進入供暖期後的利用
,以及秸稈焚燒的不合理處置等。
11月20日
,環保部通報了近期在京津冀大氣汙染防治核心區的散煤清潔化專項督查結果
。在調查售煤企業煤炭來源
、銷售對象
、煤質監管等方麵的同時
,現場隨機采集煤樣203批
,涉及75個縣(市
、區)的185個售煤網點和10家集中供熱站
。
督查結果顯示
,煤質超標情況普遍較多
,抽檢煤樣中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的超標率分別為22.2%
、26.7%和37.5%
。超標率最高的城市是唐山
,30批煤樣中
,煤質超標比例56.7%
。
在隨機抽查的185家售煤網點中
,有73家屬無名網點
,占比約40%
。檢查還發現
,一些具有一定規模的售煤企業
,未能提供合法的環保手續
,環保狀況不容樂觀
,普遍缺乏有效的抑塵措施
。如
,北京市抽查的28家售煤網點中
,有13家儲煤場地未硬化
、煤堆未苫蓋
,防風抑塵措施不到位
。一些售煤網點為應付
, 在銷售點預存少量優質散煤
,而劣質煤或存於他處
,或直售用戶家中
。
抽查的10家集中供熱企業
,7家儲煤煤質沒有達到非電工業用煤標準
。其中
,唐山市灤縣建通熱力有限公司儲煤全硫和灰分分別高達1.33%和29.22%
,保定市涿州開發區供熱公司
、高碑店隆創供熱公司
、易縣龍爍供熱公司等3家企業儲煤灰分均在20%以上
。此外
,保定市淶水縣順通熱力有限公司在執法人員亮明身份後
,仍阻撓正常執法檢查
。
環保部督查組研判指出
,這些散煤煤質管控的薄弱環節
,將對冬春季大氣汙染防治產生不利影響
。
除了汙染源以外
,秸稈焚燒亦是公認的大氣汙染源之一
。環保部張陳吉寧在11月16日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協作小組第五次會議上指出
,該區域還存在秸稈焚燒等麵源汙染突出等問題
,當前大氣汙染形勢依然嚴峻
。
11月11日
,《財經》記者在河北省滄州市地區采訪發現
,對秸稈的末端處置,較普遍的做法是通過機械化作業將秸稈打碎還田
,大部分農民也表示能接受此種方案
。在滄縣張官屯鄉
,多位村民介紹
,是機械在收割作物的同時完成秸稈打碎還田
,收割成本50元/畝
,打碎秸稈50元/畝
,該機械因造價較高
、也是私人購買的
,通常幾個村會共用一台
,兩環節為獨立收費
。
滄縣環保局副局長王奇忠稱
,秸稈打碎還田是滄州市政府近幾年來推崇的方式
,不過重在靠村民自覺
,“因為秸稈處置目前還沒有政府補貼
,要村民自費”
。一些村民為節省這筆處置費
,將秸稈集中拉至田地邊
、打捆城垛
,等到夜裏一燒了之
。
事實上
,進入11月
,東北沈陽
、哈爾濱
、長春等地遭遇嚴重霧霾襲擊
,PM2.5值一度爆表
,直到17日才解除重汙染預警
。經環保部調查通報
,這輪大規模的持續重汙染天氣成因中
,秸稈焚燒排在首位
,秸稈焚燒對當地PM2.5的日均濃度影響貢獻率在14%—55%之間
。
環保部衛星遙感巡查監測數據顯示
,11月1日到3日共監測到東三省秸稈焚燒起火點702處
,其中黑龍江占79%
;9日至15日全國起火點304處
, 黑龍江125處
,占93.2%
。為此
,黑龍江省政府16日召開全省秸稈禁燒暨大氣汙染防治電視電話會議
,強調秸稈禁燒
,要求強化禁燒問責和考核機製
。
其實
,自1999年國家出台《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管理辦法》以來
,“禁燒令”的執行與督查一年比一年嚴格
,某些省市地區農民私燒秸稈會被處以上千元罰款甚至拘留。然而實際監測到的起火點與年俱增
,無疑讓“禁燒令”陷入無比尷尬的境地
。
細究原因
,秸稈焚燒盡管多種處置方案
,仍舊存在執行障礙
。比如將秸稈打碎還田
,在技術上不存在難題
,但政策優惠補貼的長效機製未能實現
,比如在滄縣
,當地環保局對其的解釋為地方財力有限
。
在東北三省
,耕地麵積大且分散
,作為糧食主產區
,每年產生的秸稈量巨大
,由於冬季溫度低
,沼氣利用等傳統低投入的方法不適用
。國外較流行的秸稈發電
、提取乙醇製作生物質能源
,甚至是秸稈建築等方式雖然技術成熟
,但在國內未能大範圍實施
。
國內曾有過用秸稈作為造紙原料的探討
,未成氣候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劉陽生分析
,秸稈是短纖維
,木質素和纖維素混入水體後
,每噸紙漿需300-500噸水去洗滌
,遠比木漿造紙需水量大
,而造紙產生的黑液又極難處理
,會帶來新的汙水處理問題
。
劉陽生建議
,將秸稈作為垃圾焚燒發電廠的補充燃料
,是一種清潔化的能源利用方式
。不過
,如何末端收集和轉移
,在業內有所爭議
。在劉陽生看來
,可利用城市環衛人員和設施下鄉收集和轉運秸稈
,政府可從秸稈發電中收取一部分費用
,用於增加環衛設施
、人員的投入和運行成本
。
|